进入油市“寒冬期”,油田专业化业务长期过度依赖主业、服务能力过剩、生存能力较弱、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现象逐渐凸显,改革重组势在必行。 cX'~B!Yk
%w: #p
为此,油田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部署和要求,以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为契机,按照同类资源“集中使用、统一调配、专业化管理、市场化运营”的原则,持续推进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,加快专业化改革重组步伐,逐步剥离采油厂生产辅助业务。 ?BrJc
y
sb>m"Sp
专业化改革重组后,油田逐步建立完善专业化管理、市场化运营的运行机制,全面推行以油气生产单位为甲方、专业化单位为乙方的内部市场运行机制,有效提高了资源资产的配置效率。截至目前,油田已组建成“业务突出、队伍精干、管理精细、服务高效”的专业化油气服务队伍。这支队伍不仅为油气主业单位生产保驾护航,而且在广阔的外部市场增收创效。 =
rOf
s~;1OB@V5o
高站位统筹谋划,确保改革平稳有序 {(<
S.4&g
E/E#YJ:E
在专业化改革上,油田坚持系统化设计、规范化操作。在专业化改革前,油田组织“形势任务教育直通车”宣讲团,深入基层开展集中宣传,利用中原石油报等媒体,对油田改革的思路、措施进行深入阐释,权威解读,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理解改革、支持改革、参与改革。 -z5vd@Mtb
fz"fCU
在此基础上,油田建立党群管理部门源头参与改革和联合调研的制度,在方案编制前统一组织开展调研工作,一次性把改革调整单位的情况摸清、摸全、摸准、摸透。在方案编制期间,油田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反复讨论、修订,确保改革调整方案接地气、操作性强。 vO
qh$M1b
#Jt`*
为保证改革平稳运行、职工队伍稳定,油田还做好配套托底政策的制订与宣贯。为鼓励人员划转至专业化单位,油田统一制订绩效工资托底政策,给定一个时间段,明确绩效工资保底线,保障划转人员利益,给专业化队伍外拓市场转型发展留出时间和空间。在整合过程中,油田作业、特车、维修、电力、测试等业务整合划转人员8011人,人员有序划转,职工队伍稳定,生产平稳运行。 8*HZ7
f{Y@A[y8
依托专业化单位,实施统一管理 ceV"I:8B=
]wqitm0D
对电力、测试、车辆业务,油田依托供电服务中心、技术监测中心、机关车辆管理中心,整合了采油厂层面的电力、测试、车辆业务。 p?^~t5BB
zP]7n{1y&
在专业化改革重组中,车辆改革先行一步。从2013年11月起,油田就开展了车辆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工作,将油田总部基地单位的车辆和人员全部划转至机关车辆管理中心。2016年11月,油田将一线14个单位非特种车辆业务和人员全部划归机关车辆管理中心,实行“大集中”统一管理,各个单位不再保留车辆资产和驾驶员岗位,划转人员1232人、车辆1822台。 i<nlm{Q;
[4{C^0
用车单位和机关车辆管理中心建立甲乙方关系,实行专业化管理、市场化运作、区域化服务。2014年至2016年,油田节约车辆运行费用1.03亿元,比改革前累计压减费用33.2%。 +Nc&x7iA
eIL -
在车辆改革时,油田积极运作电力、测试业务的专业化改革。对电力业务的专业化改革,油田借鉴普光气田市场化的电力管理模式进行。2016年5月,油田将采油厂供(变)电服务业务整合至供电服务中心,依托专业化的供电服务中心进行管理,采油厂不再保留供电业务及操作岗位。 oyhW7 P[!
kf
oHvv
队伍壮大后,供电服务中心外闯市场的步子加快了。为了进一步扩大外部市场,该中心在已有承装三级、承修承试四级资质的基础上,于4月13日取得了国家《承装(修、试)电力设施许可证》三级资质,彻底消除了进一步开辟外部市场的瓶颈。据统计,该中心目前已开辟23个外部市场,项目部遍布四川、广西、山东、新疆、内蒙古等省市,外闯市场人员达400余人。 3(X7r`5m
WV
f<C=e
同样,针对测试业务,油田将采油厂、天然气产销厂测试业务,以及压力表、水表、流量计等检定维修业务划归技术监测中心统一管理,采油厂不再保留测试业务岗位。采油厂与技术监测中心建立甲乙方业务服务关系,签订年度服务合同。
Kub< |